開放台電解開「缺電」之謎:結案報告+相關資料 電子書出版 請下載
從普悠瑪到以核養綠
台電也有個普悠瑪軟肋
普悠瑪事件,提醒我們要注意台電一件事情。
我在〈如果你參加過反核運動〉一文裡,說台電因為是公家機關加工程師思維,只知道從供給端而不知從需求端管理、調節用電,只因為每年夏季一兩天用電尖峰的負載就要蓋新電廠的心態,可以比喻為高速公路只因為年假期間塞車就想新建高速公路。
幾十年來,我們一直被台電這種偏愛新建高速公路的心態綁架、威脅。
這種心態不只浪費,還埋伏著另一個危險。
普悠瑪事件爆發後,我們發現:台鐵當局對車輛ATP 的漠視與零件的失修,是關鍵因素。而政府編列給台鐵的大量預算,大部份流向下屬負責新增軌道建設的鐵道局,而另一負責日常營運的台鐵局則陷於人力不足、車輛維修不足、營運管理系統老舊的困境。如此形成一個台鐵兩個世界的現象,累積下來難免不爆發普悠瑪事件這種慘劇。
台電也有和台鐵一樣的問題。
台電也有新建電廠和維修輸配線路的兩手工作要做。台電也有豐厚資源都流向新建電廠,維修輸配線路的單位卻資源不足、遭受漠視的問題。換句話說,台電也有一個類似普悠瑪ATP的定時炸彈。
兩年前,「開放台電」研究的一個議題就和輸配線路的問題相關,因為台電對這個議題的顧左右而言他,我們稱之為「迴避問題狼」。而結案報告裡,最後我們也建議接下來要仔細追查、監督六輸和七輸的可行性報告。輸配線路的善加維護,不只可以改善供電效能,還涉及基本的安全。
台電只重視新建電廠,卻不重視輸配線路的維修管理,和台鐵只重軌道建設,卻不重視車輛、營運系統的維修有同樣的風險。
去年八一五跳電雖然是中油員工在操作上失誤所造成,但是台電如果平素多加注意內部管理,在許多重要關節上多分配些資源裝置防呆、防錯機制,以爭取出現意外的時候多些處理時間,不致於因為一個人的疏失就造成偌大風波。
但是如果台電只要想到供電有缺口就要新建電廠的心態不改,他們不會把心力和資源放在改善管理,放在維修輸配線路上,直到他們自己的普悠瑪事件發生。
以核養綠是欺綠養核
「以核養綠」,看他們在公投成案前的表面說法,是要以核電來為綠能護航,這樣可以為綠能打下未來的發展基礎。
公投成案之後,披著外衣的大野狼露了真相,他們接著就要提出「重啟核四」。養綠能是假,養核電永不可替換的權威才是真。
再到第一場辯論之後,「以核養綠」的胃口更真正露了底。他們不只是要重啟核四而已,他們要的是台灣可以達到 20部核電機組的規模。
這種胃口有脈絡可循。
2008年總統大選剛結束,馬英九勝選的四月初,台電主管說,包括當時正在興建中的核四在內,台灣只有八部核電機組,還可以再增加十部核電機組,也就是全部18 部核電機組。
所以這次「以核養綠」的人主張達到20部核電機組,和台電裡某些人的主張是一脈相承。
他們知道現在一下子提出不但重啟核四,還要增加到20部核電機組的主張沒有人會接受,所以就送出了包著糖衣的「以核養綠」。
上篇文章說過,過去政府長期重核輕綠,把綠能養成畸型侏儒,所以設了高躉購價格來補助。其實,我們也可以合理地懷疑:只有把躉購價格設得高,擁核的人才能拿來當借口,說綠能昂貴,不堪使用。
今年離岸風電競標,外商以每度2.2到2.5 元得標,不但遠低於躉購電價每度5.8元,比台電平均電價2.6元還低,跌破大家眼鏡。而最近國際能源專家邁可.史耐德(Mycle Schneider)接受專訪,提到2017年國際離岸風電的競標價格就已經出現 0.045美元,也就是1.35元台幣。換句話說,台灣看得跌破眼鏡的得標價2.2到2.5元其實還是很貴的,國際標準比我們便宜一半。
擁核的人總愛說綠能不能搞大躍進,但事實是台灣的綠能被他們拖累得太落伍。以核養綠,不只是「欺綠養核」,也把台灣搞得真正落伍於世界。
貨櫃車和工業用電
「開放台電」的結案報告裡指出台電迷信供給,而漠視需求管理的證據之一,就是時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全台灣家家戶戶(低壓電)卻仍然是兩個月手抄一次電表。
要做電力的需求管理,智慧電表不可或缺。但是馬英九總統任內,要台電推廣100萬戶智慧電表,台電到2015年只做到1萬戶。民進黨執政後,到2017年8月,台電新加的智慧電表用戶更只有351戶。最後在立法委員的質詢壓力下,台電承諾到 2018年底完成20萬戶。
這兩天,新聞說台電達到了20萬戶的目標,總算動了一下。但是對照全台灣共有 1,300萬低壓電用戶的現實,可以想像台電要真正進行民生用電的需求管理還有多漫長的路。
然而,就算1,300萬低壓電用戶全都安裝了智慧電表,但不積極運用又如何?或者,就算對民生用電進行積極的需求管理,但是對工業用電卻不上心呢?
我們來看看台灣工業用電的情況。
台電的資料裡,把售電分四類:工業、住宅、商業、其他。看一篇文章裡近二十年來台灣的用電量的圖解分析,可以看到住宅、商業、其他的用電,二十年來增幅不大,佔比甚至還下降。從1998到2017年,住宅用電從每年大約300多億度增加到440億度。但是工業用電則逐年快速上升,從大約640億度增加到1200億度以上。工業用電裡,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又快速上升,增加到接近六倍,佔了接近三成,成為最大宗。
用高速公路的比喻來說,民生用電等低壓電用戶就像是小轎車,工業用電就像是貨櫃車,而我們看用電量的成長,可以知道我們用電的高速公路上,二十年來小轎車沒有什麼增加,但是貨櫃車增加得太多了,增加了快一倍;貨櫃車裡,電子業又增加得最多,快六倍。
所以,就尖峰用電量的調節而言,絕不能忽視工業用電。否則,就好像年節假期間的高速公路塞車,我們只知道疏導小轎車,但是對大量湧進的貨櫃車卻不管。
因此,我們的政府官員與其在夏天呼籲民眾要節電,要大家去百貨公司吹冷氣,為什麼不徹底檢討一下工業用電的情況?
如果注意工業用電的電價
要檢討工業用電情況,至少可以有兩個重點。
第一,是工業用戶的電費。
今年上半年,電價調整,台電強調這次電價調整後,我國住宅民生用電電價全球第2低;工業用電電價全球第7低。
這裡要注意的第一件事,是台灣的工業用電是比民生用電便宜的。第二,工業用電不但比住宅用電便宜,平均漲幅也比住宅用電小。台電新聞稿裡公布,工業用電的平均漲幅在3.30%到 3.56%之間,用電最大的特高壓用戶則是3.41%,而細看台電的資料會發現,民生用電除了500度以下沒有調整之外,500度以上的調幅在3.96到4.14%之間。
換句話說,這次一般家庭的電費漲幅,比用電最大的特高壓用戶漲幅還大。這合理嗎?
近年來,一有「缺電」的風聲,很多人就會說,台灣的電價太便宜,造成大家不知惜電節電。這句話與其對小老姓和小商店說,是否更該拿來檢視一下工業用電戶、電子業用戶?
像蘋果這種世界級企業已經做到全球各地的據點都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我們世界級的企業卻沒有,不到世界級的更不必說,會不會和我們提供太便宜的電費,並且漲幅比民生用電都小的電費有關?
這需要我們仔細思考、檢視。
第二個,是工業用電的需求管理。
進行「開放台電」的過程裡,我們除了看到低壓電用戶沒有智慧電表之外,也發現台電的高壓電用戶雖然裝了智慧電表但沒有針對用戶分類,所以也很難進行積極有效的需求管理。
當時台電雖然也有用一個「需量競價」的辦法,誘使企業用戶在尖峰負載期間少用電,然後把節省下來的電賣回給台電,也算是在進行一種「需求管理」,只是顯然太人工,也不夠全面,所以效果還是有限。
如果能對工業用電戶全面實施諸如尖離峰差別電價的辦法,讓有人願意把用電時間錯開尖峰時間賺取好處,有人願意即使付出比較高的代價也要趕在尖峰時間趕工用電,那才比較可能做到所謂的「移峰填谷」,也就是把每天尖峰負載的波峰及谷底的差距就縮小,舒緩波峰那一段時間的供電吃緊。
高速公路在連假期間為了疏解流量,定出深夜時間國道全線免費,就是類似的思維。
台電不調整工業用電戶的電費,漲幅還越來越小,像是鼓勵越來越多貨櫃車進入高速公路。他們不積極推動尖峰時段的用量調節辦法,卻只知道一碰上供電緊張的時候就喊要蓋電廠,像是高速公路不知用費率疏導流量,一塞車就要新建高速公路。
這合理嗎?何況目的還是為了台灣要有20 座核電機組?
如同我們可以合理地懷疑:只有把躉購價格設得高,擁核的人才能拿來說綠能昂貴,不堪使用,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合理地懷疑:只有不進行需求管理,尤其是工業用電的需求管理,台電裡的某些人才能和核電幫裡應外合,一直有借口主張新建電廠,尤其是新建核電廠。
做好了需求管理,尖峰時段沒有供電缺口,他們不就沒有了要新建電廠的借口?更別說20座核電機組?
不能再繼續被矇混、恐嚇
從1993年江丙坤說沒有核四,台灣到2010年每天要缺電六小時開始,沒有核電台灣就會缺電的恐嚇,二十五年來持續不停地變換各種口徑和腔調糾纏在我們耳邊。
這次公投第16號的「以核養綠」案,還新增了矇混。
他們最近投放廣告,說煤電會發放PM2.5 ,造成空污,因此核電是替代品。但他們完全不提:「以核養綠」自己的「1234」 主張,到2025年把核電增加到20%的同時,把煤電也提高到40%,不但沒減少,比非核家園主張的煤電比例還加大了10%。換句話說,「以核養綠」不但法沒減少煤電的空污,還會加大空污。
他們證明了核煤一家親——核煤相互依賴,聯手扼殺綠能的本質。
所以,大家至少可以做兩件事情。
第一,自己用一張張反對票否決16號「以核養綠」公投案。並且轉告自己認識的人。我們已經被沒核電就缺電的口號恐嚇了太久,一直被模糊焦點,不但看不清核電的危害風險,也看不清可以從需求管理來調節電力供給的可能,更埋下台電也可能有的普悠瑪風險。
現在他們除了恐嚇還要加上矇混,這是要繼續浪費社會的資源,繼續浪費社會進步的時間,我們一定要拆穿。更多的說明,可以參考目前有五百多位學者連署反對的聲明,以及 全國廢核平台出版的《拒絕核電_QA破解攻略》電子書。
第二,大家一起要求台電更進一步開放。
不論是改善台電的輸電線路,避免出現台電的普悠瑪事件;還是檢討民生用電的智慧電表推廣進度;或者改善台電的工業用電電價與需求管理,我們都需要進一步開放台電。
只有台電的黑箱比較透光之後,我們才可能比較清楚到底該如何督促政府進行必要的改革。也只有當社會呼籲台電開放與改革的聲音夠大,政府又有足夠施力的時候,台電內部有心改革的人才會得到支援,產生真正的變化。
最近中央研究院院士林長壽寫給高中生的一封信<我為什麼反對「以核養綠」>裡,也提出打開台電黑箱的重要。我們過去在這方面曾經做過的努力,請參閱剛出版的《開放台電—-解開「缺電」之謎》電子書。兩年前我們只打開了一條微隙,有待大家共同繼續努力。(上述兩本電子書都是免費下載。)
至於我在前一篇文章所言,核電和綠能之爭只是表相,本質是台灣能源、產業、生活和工式的新舊價值觀之爭,這相關的討論,也是只有當大家不再為「以核養綠」這種說法所矇敝的時候,才可能真正展開的。
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就讓我們向多一些人說明這個真相,否決它,不要讓它繼續糾纏吧。
小心「非核家園」實現不了
林全對核電的記憶力不好
最近看林全院長接受媒體的訪問,讓我擔心一件事:他的記憶力不好。至少對核電是如此。
林全談的重點是:明年夏天缺電的話,會重啟核一核二廠已停止運轉的機組。
說他記憶不好的第一個理由是:才沒過多久,他就忘了今年六月那場風波、其後他和「開放台電」小組花了兩個月開過的會,以及他回應我們結案報告說要做的事情。
「開放台電」與開放政府
從2013年投入反黑箱服貿運動開始,一路到今年做「開放台電」研究計劃,我一直相信的是:台灣的民主發展已經超越只是以選票來表達意志的階段,來到一個需要大家共同參與政治,並以民間力量來推動政府的階段。
「開放台電」的源起,在於今年六月初,行政院長林全表示,有鑒於5月31日台電就供電吃緊,有缺電危機,因而準備重啟核一廠一號機,造成軒然大波。最後蔡英文總統出面,強調「非核家園」政策不變,不會讓人民在「缺電」與「核電」中二選一,風波才平息。
同一時期的民調顯示,台灣有六成的人不信任台電,而民進黨政府才上台不到半個月,就在如此重大的政策上搖擺不定,因而我寫信給林全院長,希望由民間來進行這個「開放台電」的研究計劃。
陳謨星回覆台電有關 V 接變壓器的意見
「開放台電」研究小組在最後一次與台電的會議上,曾請台電提供「北、中、南各地各有多少具 V 接電壓器,佔各地變壓器的百分比例是多少?每具 V 接電壓器的 KVA 各有多少?可能造成的不平衡有多少?」
由於台電迴避我們的問題,沒有提供這些數據,所以陳謨星博士對台電的回應也提出了他的意見,只不過到8月31日才傳來,我們也在9月1日特地寄信給台電朱文成董事長,請台電再繼續回覆。但時間因素,來不及寫進結案報告。
以下是9月1日當天給朱董事長的信,以及陳謨星回應的內容。
台電公布的52項資料:編號與名稱對照表
台電公布的52項資料,網址在這裡: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announcement/ann01-8.aspx
台電公布的52項資料,有些文件名稱和編號和原來有差別,所以我們另外整理了一個對照清單,請看這裡: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bfvLw3GMm7si43Az_pOqEycZCyPM233zFZ8NdBoAE1E/edit?usp=sharing
林全要面對經濟部的問題
去年我寫《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第一章就談「救世主改善不了的行政崩壞」。
行政崩壞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政務官頻繁更動,造成有心作怪的官僚為所欲為。新長官摸不清狀況,他可以胡弄你;你要管他,還不知道誰的位子坐得久。
最近做「開放台電」的研究計劃,看經濟部的例子很明顯。
林全直球對決核電幫
(本文發表於9月5日蘋果日報)
8月31日林全院長對「開放台電」結案報告做了三點回應。其中前兩點特別值得注意。
第一,林院長說,「對於『開放台電』研究團隊所揭露,各界質疑經濟部、能源局,與中興顧問社、中興工程、吉興工程的從屬關係,以及監督者承攬被監督者業務之不當,」他們已經在8月19日(換下原董事長施顏祥)任命中興顧問社新任董事長曾參寶,並「要求他必需重新檢討過去中興工程顧問社及其子公司與台電之間在核電資源利益分配上的從屬關係,杜絕不當利益群帶聯系。同時,我也要求經濟部應全盤檢討此類財團法人股權結構,思考其轉型之路,進行能源轉型正義改革。」
這是一個里程碑的宣示。林院長亮出與核電幫直球對決的立場。
台電種種爭議重大的行為,經濟部和原能會這兩個主管單位難辭其咎。監督台電業務的經濟部,和監督台電核能安全的原能會,各自縱容屬下的單位來承包台電的核電業務,自毀立場,破壞政府治理原則,讓台電有恃無恐,也給了核電利益集團上下其手的空間。
四十年來,終於有行政院長承認「監督者承攬被監督者業務之不當」,並且要「杜絕不當利益群帶聯系」,意義重大。
但是,任何既得利益集團,都不會輕易退下。事實上,就在9月2日,媒體又爆出今年4月「核研所球員兼裁判 台電標案未得標先轉包國民黨營事業獲暴利」。
所以林院長應該知道:要杜絕台電與核電之間的不當利益群帶聯系,光是換一個中興顧問社董事長是不夠的。由本身就該被檢討的經濟部來支援也不行。那他要調動哪些政府單位共同參與?如何進行?有什麼時間表?這些都需要進一步說明。
林院長又說,「第二,針對今年5月31日供電吃緊的情況,我也特別要求台電注意歲修時間的安排,因應氣候劇烈變化,不應該將歲修時間排在用電尖峰的月份。台電也表示明年提早至5月20日完成歲修,避開高用電量時間,避免造成今年5月31日供電吃緊的情形再次發生。」
5月31日那天,台電供電吃緊,所以和其上級單位建議林院長重新啟動核一廠一號機組,引發軒然大波,也激發「開放台電」計劃,想要解開「缺電」之謎。
我們問過林院長為何做此決定。林院長回答台電等人給他看過四張圖表。林院長一度想讓我們研究這四張圖表,但因為其他人說是機密資料,所以我們沒看。
但是最終我們還是發現了主因:5月31日那天,台電那天安排大量的機組去歲修,佔了當天最高供電能力將近百分之十。是這個原因造成了當天供電的緊張。(詳見結案報告,以及「5月31日發生的事 -為什麼林全要重啟核一廠一號機?」 )
我們很高興林院長終於知道了這個事實,並且台電也承認明年要把維修時間「避開高用電量時間,避免造成今年5月31日供電吃緊的情形再次發生。」
但是,一件本來只需要檢討歲修計劃如何改善的事,為什麼一路被誇大為非啟動核一廠一號機不可的缺電危機?誰該為此事負責?林院長略過沒談。我們期待他是在準備追查,而不是在迴避。
如我們結案報告裡所言,可能製造台電缺電危機的共有十匹狼。今年5月31日的缺電虛驚風波,就是其中一匹叫作「明知故犯」的狼在作怪。
如果政府任由這十匹狼繼續橫行,那可以說,未來我們不但還是會發生缺電危機,並且台電根本就是一個製造缺電危機的機制。相對地,政府如果清理了這十匹狼,不但可以不缺電,還可以提前實現非核家園。
林院長和核電幫的直球對決宣示,究竟是改革的開始,還是會僅止於宣示,不僅關係他個人施政的評價,也關係民進黨政府「非核家園」是否能實現,尤其,是否能經濟而有效地實現。
蔡總統需要支持林院長把直球對決繼續下去。立法院的立委,則應該持續監督。
(9月5日蘋果日報紙本版鏈結在此,當天電子報版本鏈結在此。紙本版第一段文字內容比較少一些,紙本版裡「群帶聯系(應為裙帶聯繫)」一句話,為報紙編輯自行加上的。)
給台電同仁的一封信
郝明義快 ㄉㄚˇ台電系列之十,完結篇
大家好。
打擾各位,我是郝明義。兩個星期前,「開放台電」的研究小組發表了結案報告,昨天林全院長對我們報告做了回應(請見附件)。
今天我們開記者會,除了就後續事項做些說明之外,我想到要寫一封信給各位,提兩個建議,請大家參考。
第一個建議,是請你們保護現在仍然在核電廠裡工作的同仁,讓他們得以光榮而安全地退役。
會有這個想法,是從去年開始的。當時我為了了解核一廠儲存使用過燃料束的水池(濕式儲存)情況,去訪問過兩次。
第一次訪問中,我要使用洗手間。但因為沒有無障礙洗手間,輪椅連一般洗手間也進不去,所以只好去台電同仁所使用的一個大洗手間。
我看到牆邊排了一大排儲物櫃。櫃子佈滿鏽跡蝕㾗,連帶使整個大洗手間都顯得老舊破爛。 訪問過程裡,黃清順副廠長有一段話也讓我難忘。他說:三十年前,他們來核電廠工作,自覺得代表的是先進,為國家開發能源的前沿,所以十分自豪。但是之後每況愈下,反核聲浪持續高漲,政府的風向也轉變,現在他們被批評得一無是處,結果不但自己不知為何而戰,出門也有過街老鼠之感。 黃副廠長的話,加上那一排鏽蝕斑斑的鐵櫃,還有核一廠重重禁地中彼此以「弟兄」相稱的那些人,在我腦海中就留下一個烙印:那是一群困守孤島、裝配不足、等不到救援、士氣低落的人。但偏偏是這一群人,在為我們運轉濕式儲存已經爆滿、外界已經在抨擊極為危險的核電廠。
讓這個情況,太不合理,也太殘忍了。對所有認為核電廠危險,應該及早除役的人來說固然如此,對困守在裡面的那些工作人員,更是如此。
他們要在如此孤獨,如此巨大的精神壓力下操作或是因為老舊,或是因為爆滿而充滿危險的核電儀器設備,所為何來?
過去,兩蔣總統對核電有特別期許的時代,過去了。各位敬重的孫老總代表的電力專業時代,過去了。現在,是經過福島事件之後反核意識高漲的時代,是以非核家園為政策的新政府執政的時代。現在,不但核四沒有了,核一廠一號機因為問題而停機、核二廠二號機因為避雷器爆炸而停機,核二廠一號機和核一廠二號機也都面臨雖然還不到除役年齡,但因為儲存使用過燃料束的水池爆滿,所以不得不提前停機的問題。
儘管已經是這種現實,但我們仍然看到有一些人不死心,在極力企圖延長這些核電廠的存在,以便繼續壓榨其中的利益。他們還是在盡一切方法為核電打旗號,甚至連新政府執政後都能製造5月31日的虛驚來恐嚇行政院長重新啟動核一廠一號機。
昨天,林院長回應我們結案報告而做的宣布,有重大的意義。
林院長說他已經任命中興顧問社新董事長曾參寶,來「重新檢討過去中興工程顧問社及其子公司與台電之間在核電資源利益分配上的從屬關係,杜絕不當利益群帶聯系」,以及「監督者承攬被監督者業務之不當」。
四十年來,第一次有行政院長承認台電與核電有「不當的利益群帶聯系」,並宣布要從經濟部的相關單位著手杜絕。
他這個決心雖然令我感到鼓舞,認為是台灣能源政策轉型正義的劃時代一步,但也令我想到以黃清順副廠長為代表的那些仍然在核電廠裡工作的同仁。他們心情是否更為沉重?接下來是否更不知為何而戰?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困守、苦守,出錯出危險的可能豈不更大?我們監督團成員陳謨星博士參與五月底核二廠二號機避雷器爆炸事件的調查。他跟我說,就他目前所看到的資料,這次爆炸幸好是發生在避雷器,否則不堪設想。
我回應林全院長的信裡說,他要杜絕台電與核電有「不當的利益群帶聯系」雖然是劃時代的一步,但並不表示能源政策的轉型正義就能順利展開,「因為任何既得利益集團,都不會輕易退下。此後必定還有許多事情需要謹慎、艱辛地處理。」
我們已經知道,有人在努力要再改裝核二廠一號機的裝載水池,以便可以再多些空間來塞一些使用過的燃料束,企圖延長使用這個機組。 但是看今年5月31日的資料就知道,核二廠一號機的發電量不過佔總發電量的3%。反核的人已經在集結,在問:「為了佔發電量3%的一個機組,讓台灣冒這種險值得嗎?」 我今天寫給各位,則是問各位一個問題:「為了佔發電量3%的一個機組,讓各位在那裡工作的同仁、弟兄冒這種險值得嗎?」
他們不是為兩蔣總統的特殊任務繼續困守在那個險地;他們不是為證明孫老總時代的專業而困守在那裡。 如果台電把自己當企業來看,那麼員工沒有理由為企業做如此危險的事;如果台電把自己當政府單位來看,那麼新政府已經揭示「非核家園」的政策,昨天行政院長也宣布了他要杜絕台電與核電「不當的利益群帶聯系」的決心, 那麼公務員沒有理由違反行政首長的決策。
他們都是各位的同仁,各位的弟兄,為什麼讓他們繼續冒這個險?讓他們不過是為了一群與核電有「不當利益群帶聯系」的人困守險地,為了這些人的利益而可能成為犧牲品?
換個角度想,為什麼不及早因應核電要退出台灣歷史舞台的事實,讓你們在這些核電廠裡的弟兄可以光榮而安全地退役?讓他們可以及時也及早地從容準備轉型? 這個問題,沒有任何人能代你們回答。所以我也只能寫信給各位,請你們三思。 第二個建議,是有關《電業法》的修法。
從「開放台電」計劃一開始,就有謠言說我是林全院長的好友,有特權才能來進行這個計劃。謠言又說,我們表面上是來「開放台電」,私下目的就是要呼應《電業法》修法,把台電給分割,讓新的利益集團來趁火打刧。
我一向的原則是:不回應謠言。所以我從沒就這些講過一句話。
但今天我可以說:第一,我和林全院長在這次「開放台電」計劃開始之前,只通過一次電話。因為這個計劃而開的第一個會,我才第一次見到他。
第二,「開放台電」研究小組對與行政院剛提出的《電業法》修法版本,有不同的意見。基本上,我們是認為不該這麼急著提出的。
8月15日的結案報告裡,我們對《電業法》修法相關的各方,有這麼一段話:
「我們認為台電需要自由化,也認為《電業法》需要趕快修。但我們也認為不能急中生錯,需要謹慎以對,不論就能源政策、中央及地方的參與、台電本身適當的處理,需要更透明而完整的討論。」
當天我們沒有把話說得更多,有兩個原因。主要是我們的研究重點在「缺電」,不在「電業法」,所以不能輕重倒置;此外,我們對《電業法》該怎麼修,也沒有足夠的研究和建議。 可我們還是有些比較直觀的感覺和看法。這些看法也是到最後寫結案報告那幾天才比較明朗。
我們認為行政院不要急於提出《電業法》修法版本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1. 我們對一些官員回答為什麼要急著修《電業法》的理由,覺得沒法被說服。 更重要的是,能源政策的轉型正義還沒進行,新的能源政策及主管單位也都不清楚,光憑我們在研究過程裡看到舊有許多問題的那些人和方法來擬這個《電業法》的修法版本,主觀上我們就打一個問號。
2. 台電的積累問題很多(請參考我在結案報告裡整理畫出來的圖)。但是台電幾十年來獨家壟斷電力產業,積累的資源、人才和實力也仍然極為雄厚。 要讓台電自由化雖然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是這個過程裡如何進行適當的分割是重大的課題。
我們研究小組裡的李宗黎會計師,和許多上市公司打過交道。李會計師說:很多上市公司的例子,是公司的負責人仗著擁有資訊的優勢,把一些不起眼但獲利豐厚的部門,或是雖然小但是公司未來之星的部門分割、獨立出去,由自己來掌控新的金雞母,任憑原有的公司萎縮。
所以,我們都認為在台電的財務及管理都更透明化之前,就要把台電進行分割的話,可能有很大的風險。
就好像一個生病的人,對病症還沒有清楚的診斷之前,就貿然開刀動手術的危險一樣。
更別說,如同過去核電利益集團想要把台電把持為禁臠從中謀利,現在我們也不能排斥有人想急於把台電拆解,從兵慌馬亂中掌握自己的好處。
總之,我們對如何修《電業法》並沒有建議,但是對目前這個體制所擬出的版本感到不安,所以才說「需要謹慎以對,不論就能源政策、中央及地方的參與、台電本身適當的處理,需要更透明而完整的討論。」 但可惜行政院的版本正好在我們結案報告出來後的第二天已經送出去了。有不同意見的各方,只好在立法院再奮鬥。
目前的局勢,確實很混沌。雖然同樣說是《電業法》修法需要謹慎,但很多人立場不同。
我們看到一些有核電利益背景的人也這麼說,不能不懷疑他們根本是想借此繼續把持自己原有的利益。
同樣的,我們看到一些打著讓台電自由化旗幟而加速推動《電業法》修法的人,也從他們模糊台電和其他電業者立足點的不同,而不能不懷疑他們是否師心自用,另有企圖。
對於這些,《電業法》現在既然進了立法院,就我們已經解散的研究小組而言,主要期待立法委員做好他們該做的事。 但是對各位而言,你們是這部《電業法》修法過程的主角,也是利害人,也是會影響我們用電利害的人。我們不能不建議請特別注意、謹慎以待,但同時也像我們在結案報告中所說,在這個過程中,「對台電應有的改革,以及《電業法》的修法不需要排斥,勿須被有心阻隢改革者所利用。」
到底要怎麼「特別注意」、「謹慎以待」?
我只能提醒大家注意李會計師所說的那種情況:不要讓公司的高層主管或特定一群人,仗著擁有資訊的優勢,結合外來的力量,把一些不起眼但獲利豐厚的部門,或是雖然小但是公司未來之星的部門分割、獨立出去,由自己來掌控新的金雞母,任憑原有的公司萎縮。
李宗黎認為:在台電自由化的過程裡,台電如果需要分割,那台電的員工也要注意如何防範這種風險。譬如,需要對各種發電的實際成本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至於有什麼方法做到這些?
我只能想到一個原則: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讓一切參與討論、參與其事,都徹底公開、透明,所有討論的資料都公布上網,所有談話都錄音,公布上網;同時,任何有利害關係的人,都需要事先做利益揭露。
這樣,一方面可以興利,讓更多的人擁有資訊可以參與討論;一方面可以防弊,別有居心的人難以閃躲,也算一時不察,造成了什麼傷害,將來也有責任可以追訴。
這是我們過去兩個月裡一直堅守的工作原則。台電已經有很多同仁和我們有過這種工作經驗,請你們參考。
這段時間,我個人經由和台電同仁的討論、工作,大長見識。我們研究小組的李宗黎會計師、林薏真教授、陳季芳先生,也都如此認為。 這是一次我們難忘的經驗。
祝
台電自由化順利
各位安康如意
郝明義 謹啟
2016年9月1日
本系列上一篇:之九「核電,以及工商大老應該做的事」